?
今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外貿進出口116.7億元人民幣,下降11.4%,降幅低于同期全國進出口貿易 1.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3.6億元,增長2.7%,進口63.1億元,下降20.7%。面對復雜嚴峻的外貿形勢,呼和浩特海關立足區情實際,抓住外貿新增長點,促進內蒙古外貿穩定增長。(此文由湘潭綜保區轉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官網最新資訊)
陸港建設為農產品出口鋪就通關“新速度”
巴彥淖爾市是內蒙古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長期以來當地農產品出口業務發展迅速。但是由于轄區海關位于中蒙口岸邊境,進出口企業辦理報關手續必須往返于口岸與企業,增加了企業的通關成本。2015年12月9日,在呼和浩特海關的大力推動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陸港正式運行,作為沿海港口、沿邊口岸功能在內陸的延伸,臨河陸港有效承接天津港和甘其毛都口岸兩個重要進出口通道功能,企業可以集中完成出口農畜產品的物流分撥和現場報關、通關業務,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拉動本地進出口貿易,提高農畜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打通了河套平原的“出海口”。據海關統計,去年巴彥淖爾農副產品出口額累計實現16.7億元,今年1-2月巴彥淖爾市農產品出口5.4億元,同比增長68.8%,占巴彥淖爾市出口總值的88.5%,占自治區農產品出口總值的49.5%,共涉及農產品出口企業51家。主要出口至美國、德國、荷蘭、埃及及中東地區,出口農產品包括葵花籽、南瓜籽仁、番茄醬、脫水蔬菜等。
“從1-2月份的自治區外貿數據來看,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出口值達10.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8.7%。應該說這是在當前外貿形勢下自治區對外進出口的一個亮點。”呼和浩特海關綜合統計處處長焦志軍說。
開拓貿易新業態激發外貿“新活力”
白塔機場快件監管中心作為內蒙古首個國際快件海關監管場所,自2015年2月12日正式啟用運營以來,經過一年的運行和探索,運行模式日趨成熟,承載業務量與日俱增,截至2016年2月,海關監管國際快件37萬件、共計715噸。白塔國際快件監管場所的成立,結束了內蒙古地區國際快件只能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異地轉關的歷史。
呼和浩特海關積極采取措施服務快件業務發展,在白塔國際機場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率先啟動了關檢“一站式作業”改革,實行關檢共用監管設施和場地,實施聯合查驗,通過優化業務流程,縮短快件通關時間。同時制定應對預案,針對業務量高峰節點,加大一線人員配備,提升通關能力。
“目前,白塔國際快件監管場所已入駐快件企業3家,另有30余家企業前來開展業務咨詢。相信不久的將來,國際快件經營企業數量會不斷增加,業務規模隨之不斷擴大,帶動內蒙古空港物流實現更快更大的發展。”呼和浩特海關機場辦事處副主任包白乙拉說。
整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搭建外貿“新平臺”
截至目前,籌劃申建中的鄂爾多斯綜合保稅區已對接引進項目12個,其中已落地投產和簽約入區項目有8個。像富士康、奇瑞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入駐,為今后綜保區高起點運營奠定了基礎。據測算,將來鄂爾多斯綜保區封關運營后,進出口值將超過目前鄂爾多斯年外貿進出口額的3倍。
此外,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唯一在運行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區的轉型升級也在逐步加快。目前出口加工區正按照“抓全面整改,促優化整合,助轉型升級”的工作思路,啟動了土地退出和整改。同時在呼和浩特海關的指導下完善巡邏專用通道、監控、監管圍網、照明等設施及信息化輔助管理系統的建設。
(關宣/文)
【轉載聲明】
本“知識庫”欄目是本站僅用于推廣用途而設置,與本站主體內容無關,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知識庫”欄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應用和普及知識的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