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的重工業基地,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近年來,基于傳統產業發展困境和老工業基地的深層次矛盾,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被輿論稱為“新東北現象”。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的公布標志著東北振興戰略全面啟動。就“新東北現象”破解問題,光明網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城市經濟研究室主任劉治彥。以下為訪談實錄。
新東北現象表現出多重問題的疊加
今年一季度統計顯示,東北地區整個經濟的增速排名在全國墊底,經濟的下滑,造成了所謂新東北現象。新東北現象的出現有國際和國內兩方面背景。國際來看,在整個東北亞的局勢包括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的經濟增長放緩,日本這些年與我們的關系一直不好,很多日資企業撤離了,韓國的很多企業跟東北地區的經貿往來也在收縮,特別是東北亞緊張的局勢,對東北的經濟與開發都非常不利。從國內看,我國整個的經濟發展進入結構調整的時期,重工業產業正在去產能,東北地區又是重工業基地,結構的調整使得工業產業的發展勢頭逐漸下滑。我們的消費熱點都在調整,由原來的衣食住行用向中高端的物質需求邁進,由物質需求為主向物質與精神需求并重的階段。不像過去經濟的發展由能源、重工業來拉動,現在的服務業,比如,醫療、健康、旅游、文化,還有高端制造業,成為發展比較快的產業,而東北地區在這些方面還是比較薄弱的。現在是船大不好掉頭,整個國內的需求結構對東北來講,也是很不利的。從整個市場的變化,加上東北的實際情況來看,面臨的問題是疊加的。總體來看,東北地區的一些主要產業優勢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原有的產業優勢還逐漸的萎縮,創新能力不足等等,我想這些方面是形成新東北現象的若干原因。
一帶一路戰略可考慮連接東北地區
從下一步發展來考慮的話,應該將東北納入國家大的發展戰略中,現在實施三大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流域經濟帶。一帶一路戰略,收益最大的是西北地區和南方沿海,不包括東北。一帶一路應當往東北延伸,從哈爾濱到滿洲里,再到莫斯科,這條線路需打通。一帶,不能是一條線路,可以有幾條線。
再者,東北的開發應該像上世紀90年代初期,黑河、琿春等邊境貿易口岸要恢復,進而打通日本海、黃海口岸,借港出海。另外,謀劃國際合作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借助高科技,建設一些比較高端的產研一體化的經濟開發區。中國與俄羅斯合作有很多優勢,東北地區不缺人才,與俄羅斯還有傳統的合作,俄羅斯的輕工業比較薄弱,但是軍工產業非常先進,在航天領域還很不錯的。通過合作,還是能夠學到一些準產業化的技術,比如,沈陽機床與德國的合作,哈工大的機器人、智能工廠。現在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明顯,可以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培養,促進研發、產業化的發展。這樣,一帶一路戰略與中俄、中德之間的產學研建設,在東北地區找到連接點,將區域劣勢變為區域優勢。
東北地區應該納入環渤海經濟圈
可以考慮結合新區建設經驗,打造一些城市群,設立一個自由貿易區,輻射整個東北亞。東北經濟的再振興,在很大程度上要考慮環渤海,加強與京津冀的聯系,考慮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如何聯通起來。建設跨海通道的討論談了很多年,就是沒有行動起來。如果兩個半島能打通的話,整個環渤海就盤活了,長三角、珠三角的產品,就能通過跨海通道直接進入東北,再通過東北過境俄羅斯進入歐洲,沒必要像現在繞道京津冀,進入東北,這也減輕了京津冀的交通壓力。
開發的格局形成后,東北就變成了前沿陣地。東北地區不是鐵板一塊,可分為松花江流域和遼河流域。東北在文化上有統一性,在經濟的發展上還是有一些劃分的。東北地區也能分成兩塊,一塊遼東半島與京津冀、山東半島一起形成環渤海發展圈,另一塊包括哈爾濱、長春兩大城市。未來我們構建環渤海經濟開發區,將北京作為世界性的都市烘托出來,這樣地區將有兩億人口規模,從而帶動了東北地區的發展。
從產業來看,還是要把東北的優勢發揮出來,在東北地區,綠色的現代化農業是最有條件發展的,通過規模化經營,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的示范基地,使得東北成為我國的大糧倉,所以,我說東北興則國家興,東北危則國家危。
最后,整體來看,東北還有不錯的工業基礎,這些產業應該列入國家的戰略中,更多的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特別是引入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旅游,開放國際物流、國際金融。這樣的話,一二三產業都能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重視人才、重視合作,東北地區就能夠重新振興起來。
(光明網記者 王錦寶)
【轉載聲明】
本“知識庫”欄目是本站僅用于推廣用途而設置,與本站主體內容無關,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知識庫”欄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應用和普及知識的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