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過微信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每天都有幾篇熱門文章、幾個搞笑段子,在群里和朋友圈里相互轉發,成為千萬人的“精神食糧”。有人感慨新媒體帶來的傳播革命,也有人擔憂社會文化的同質化。而對領導干部來說,它還帶來了不太熟悉的新挑戰:一個地方的小眾事件,可能瞬間變為大眾輿情;一些自我感覺 不錯的創新之舉,可能招來網民集體批評。
近期以來,從民警執法,到手抄黨章,輿情的演變,再次向人們展示了新媒體上 下互動、內外互動、虛實互動的格局,也再次提出了面對新的輿論場怎樣關切民意、錘煉作風、增進能力的命題。換言之,伴隨著輿論生成機制的變化,今天的黨政 機關和領導干部,如何踐行“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的要求?如何設置能夠取得“最大公約數”的議題?如何在與網民的對話中改進工作?
回答這些命題,自然要提升領導干部的“新媒體素養”,比如對“時、度、效”更為精準的把握,對網絡“極化言論”更為理性的應對,等等。而從深層次來看,更要 看到網絡是現實的折射,這種折射盡管不時會有失真之處,卻也是不可回避的存在。從這個角度講,更為本質的“新媒體素養”,是要善于通過網絡了解真實的社情 民意,甚至是通過網絡輿情,反思自己是否落后于網民的成長腳步、認清自己與現代治理要求的現實差距。
孔子有云:“古 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思是說,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水平,而現在的人學習卻是為了做給別人看。這話至今仍然有啟發意義。脫貧攻堅,是 講求實效,還是一味追求數字好看?行政執法,是為了利民便民,還是只為完成考核指標?工作創新,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只為證明自己在創新?對于這些問題的 回答,不僅有領導與同行的打分評判,還有數億網民的火眼金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聯系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要警惕“作秀”,防止那種“做給別人看”的形式主義。為何?就因為形式主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總在“形式主義解決”中獲得重生。 人們有時對形式主義無可奈何,就在于它總有一副“政治正確”的面孔:把上級的要求掛在嘴上,去搞堂而皇之的“政治排場”,讓有心批評者擔心唐突了“大好形 勢”,使有意反對者忌憚觸碰了“原則立場”。但我們必須指出,形式主義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確,它不僅有名無實,還會讓一切工作走樣變味。尤其在新媒體時代, 一個地方的形式主義,很可能在網上被“上綱上線”,最后一只老鼠壞了一鍋湯。
本該10點鐘開始的課,9點40不到, 容納400人的階梯教室就坐滿了學生。來得稍晚的學生只能站在走廊里聽課,有的干脆坐在了教室的臺階上聽課……25日,人民日報在“兩學一做?我為什么入 黨”欄目中,介紹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徐川講授黨課的盛況。為何能做到這一點?“引領學生,不是簡單地傳輸完知識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通過與學生互動,教 給學生看問題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想做的就是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徐川看似輕松的回答,正與中央領導的要求不謀而合:“兩學一做” 要對準問題去、帶著問題改,具體化、接地氣、見實效,防止搞沒有實質內容、花里胡哨的東西,防止形式主義、走過場。
有人說,現代政治是一種參與政治。身處新媒體時代,講話辦事出現紕漏并不可怕,有了負面輿情也非不可挽回,但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有所反省、有所收獲,并時刻在這種互動中保持初心、不忘本心。從這個角度,可以理解,為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也因為此,領導干部不妨時常照照新媒體這面鏡子,“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誠心正意、拒絕作秀,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效果。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26日 05 版)
【轉載聲明】
本“知識庫”欄目是本站僅用于推廣用途而設置,與本站主體內容無關,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知識庫”欄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應用和普及知識的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