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快遞年業務量已躍居世界第一,由快遞業拉動的下游包裝產業規模已經超過百億元,海量快遞包裝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引發社會關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過度包裝”難防運輸中損壞,使用可降解材料卻成本高,回收快遞垃圾又動力不足,行業仍面臨“綠色難題”亟待破解。
“過度包裝”大材小用快遞垃圾超負荷
經常網購的消費者會發現,拆包裹時都會有“很費力”、“拆了一層又一層”的感受。
快遞包裝的確存在“大材小用”的現象。從事塑料包裝研發的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彤旻表示:“快遞包含大量的包裝物,主要有紙箱,紙箱里面的緩沖袋、氣泡袋,以及外包裝的塑料薄膜,這些到消費者手中時便成為廢棄物。”
然而,如果不多塞點填充物,運輸途中出現損耗,商家又擔心面臨差評。胡慶余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廖立新感嘆,做傳統保健品都是些瓶瓶罐罐,而且價值高,運輸過程摔壞了得不償失。
環保型企業碳阻跡創始人晏路輝說,不少人認為網購相對比較低碳,只是鼠標一點就完成交易,事實并非如此。他粗略做了一個統計,2015年“雙11”期間6.8億個包裹,最終產生的碳排放竟達7820噸,十分巨大。
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首份《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4年共消耗約140億張快遞運單、20億條編織袋、55.84億個塑料袋、21億個封套。根據相關部門統計,到2020年全國的快遞總量將達到500億件,大約包含200億的塑料袋以及70億的氣泡袋,對環境產生更大的壓力。
除了包裝過度的問題,在包裝材料上還存在誤區。北京工商大學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翁云宣說:“不少人認為牛皮紙袋最環保,但事實上牛皮紙袋造成的資源浪費是最多的,其次是普通塑料袋,最優的是生物降解塑料。”
成本高、缺標準“綠色快遞”困難重重
目前,不可降解材料仍在快遞行業“大行其道”,而這些包裝材料到消費者手里往往變成了廢棄品被丟棄,回收率低。
不過,在蔡彤旻看來快遞包裝回收可行性低,例如快遞袋交到消費者手中會撕破、污染,沒辦法二次使用,氣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并且快遞過程中薄膜的厚度、尺寸很難進一步的降低,因此最可行的辦法是取代快遞包裝的材質,使用可降解材料。
“我相信綠色、環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無法避免現實問題——成本。”菜鳥網絡CEO童文紅表示,“我們做過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錢,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價格是它的4至5倍。誰來為這些環保材料買單?”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說:“綠色的快遞包裝使用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成本問題。國家對快遞行業發展也十分關注。但目前,對快遞業、電商的包裝規范標準、指導意見還沒有明文規定,作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據楊駿透露,國家郵政局已經起草了快遞綠色發展方案,并在審議階段。
綠色物流成共識業界呼吁消費者加入多方聯動
商家、物流企業在快遞包裝減量化、重復使用、循環使用等工作難以推進,同時,不少消費者也感受到在“綠色快遞”建設中,鮮有渠道參與。
童文紅認為,應讓政府、商家、物流企業、物流平臺加上消費者“五方聯動”,共同參與到推行綠色快遞的行列中。“網購下單時,如果告訴你快遞包裹綠色可降解,你愿不愿意加5毛錢?”不少消費者表示,如果從環保的角度考慮,愿意出一份力。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國梅認為,可在電商平臺中綜合排序里再推出“綠色排序”,衡量商家是否注重環保,并鼓勵消費者進行環保消費,通過商家來倒逼產業綠色化的轉型。
近期,國內外32家知名物流企業成立綠色聯盟,推動物流業向低排放、無污染、可循環發展,并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替換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同時通過使用新能源車輛、可回收材料等舉措,爭取達成行業總體碳排放減少362萬噸。
記者了解到,不少快遞企業已經在行動。浙江申通有限公司行政辦公室經理章劍平介紹,申通已經在各網點推廣重復使用的編織袋,使用次數可達到50次以上,并且編織袋上裝有芯片,實現信息追蹤。他認為:“目前在回收廢品上,還不能做到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區分,快遞業的綠色環保也需要建立一套體系和標準。”
楊駿表示,快遞綠色包裝這條龐大的產業鏈上,既涵蓋包裝物料供應商、快遞企業、電商平臺與商家等多個從業主體,也關系著成千上萬消費者,每一方都應參與到“綠色包裝”的行列中來。(點此返回湘潭綜合保稅區首頁)
【轉載聲明】
本“知識庫”欄目是本站僅用于推廣用途而設置,與本站主體內容無關,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知識庫”欄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應用和普及知識的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