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我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正式掛牌成立。自貿區發展離不開堅實的法治保障,如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更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作為自貿區建設的先行者,上海市浦東新區司法局6年來積極嘗試法律服務創新,大膽解決難題,總結出諸多可復制、可借鑒的自貿區法律服務經驗。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對上海自貿區開展法律服務現狀展開調查。
理論強基 匯總法規制度指導實踐
2018年11月14日,第十屆陸家嘴法治論壇正式舉行,300多名來自政府機關、法律界以及經濟、企業界人士齊聚一堂,探討如何通過法律服務營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自2009年第一屆陸家嘴法治論壇舉辦以來,每屆論壇都設置不同主題,為法律服務發展和法治環境維護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發展自貿區法律服務離不開完善的理論與制度支撐。”浦東新區司法局律師公證管理處副處長張玥說。
早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初,浦東新區司法局便根據自貿區法治保障需求,著手梳理規整涉自貿區法律法規,于2014年3月出版中英文雙語版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法律法規政策匯編》,容納了現行法律法規中涉及上海自貿區相關業務的全部內容。
“法律保障,理論先行,匯編的出版不僅提供了全方位了解自貿區政策法規的渠道,還完成對制度法規的匯總,成為自貿區法律服務建設的指導。”浦東新區司法局副局長黃愛武告訴記者。
整合力量 20家小律所規模化轉型
位于浦東新區的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擁有合伙人93名,聘用律師13名,規模龐大。與其他律師事務所不同,漢盛律師事務所是由4家小型律所合并而成的。
像漢盛這樣的律師事務所得以發展壯大,離不開浦東新區司法局的關心指導。
“我們調研發現,自貿區內一些中小型律所存在業務萎縮、人才流失問題,律所發展遭遇瓶頸。為此,我們積極牽頭,幫助區內有轉型意愿的中小型律所或發展困難、尋求突破的律所互相銜接,洽談合并,實現規模化發展。”浦東新區司法局副局長劉龍寶說。
為了有效整合區內發展困難律所,浦東新區司法局對全區律所采取網格化管理,便于及時發現律所需求。在律所完成合并的同時,同步成立黨組織,以黨建引領律所發展,發揮黨員律師先鋒模范作用,確保法律服務質量。
張玥告訴記者,近5年來,共有20家小型律所及一批律師團隊通過合并重組的方式實現規模化轉型,不僅化解了小型律所的生存危機,更為浦東新區整合了許多優秀律師人才和法律服務力量。
“化零為整,將分散、薄弱的法律資源進行整合,取得1+1>2的效果。”劉龍寶說。
建立平臺 統一監管法律服務質量
近日,上海自貿區內一名企業負責人因對某律師提供法律服務時的態度不滿,向上海市律師協會投訴。不久,浦東新區司法局的法律服務信用監管平臺也收到這條投訴信息,浦東新區司法局立即啟動對這名律師執業行為的調查。
“自貿區承擔著經濟發展與國際交流的重任,對法律服務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須要有快速高效的法律服務質量監管方式。”張玥告訴記者,以前浦東新區司法局對法律服務質量的監管多來自于當事人投訴,有一定的滯后性和被動性。為了實現即時監管、及時處理,浦東新區司法局以信息化發展為契機,與第三方合作探索建立法律服務信用監管平臺。
在法律服務信用監管平臺后臺,記者看到,平臺記錄著區內每一名律師的執業狀況。張玥告訴記者,平臺目前已與法院、稅務、工商等司法、政務部門建立信息互聯,主動抓取律師執業不良情況,根據情節嚴重程度進行不同處理。目前,平臺已到搭建末期,即將正式投入使用,屆時,將涵蓋律師、公證、調解、司法鑒定等各個法律服務領域,成為全區統一的法律服務質量監管平臺。
“早發現早處理是保障自貿區法律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浦東新區司法局依托信息化監管平臺,構建起一套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機制,確保法律服務的公正、高效,提升自貿區內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進而營造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黃愛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