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這充分體現國家對工業互聯網作用的高度重視。預計2016年在工業互聯網背景下的中國制造業新技術將得到快速發展,數字工廠、工業軟件、云計算、機器人技術等將成為2016年中國制造的主旋律。
會議指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對促進制造業升級等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引導企業適應和引領市場,在“中國制造+互聯網”上盡快取得突破,實現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其實,“互聯網+制造業”就是《中國制造2025》的行動計劃,其重點是實現智能制造。“互聯網+”將是推動中國制造業新一輪快速發展的引擎和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首次正式提出“中國制造+互聯網”,從國家層面將兩大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起來。業內人士認為,以后或陸續有“中國制造+互聯網”融合的具體實施意見或細則出臺。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在此之前,工信部已經提出要在部分領域開展物聯網試點。據此觀察,工業互聯網勢必會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整個產業將迎來極大的發展機遇,而中國制造業也勢必利用此機遇,借助工業互聯網完成轉型。
自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發布以來,相關配套政策和省區市版規劃迅速出臺,智能制造正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進入加速發展期。然而,中國制造業尚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 “智能制造”發展仍面臨多重制約。從各地實際來看,發展“智能制造”還存在基礎薄弱、一哄而上、人才缺乏等問題,尤其是“智能制造”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標準尚不完善,成為制約“智能制造”的一個瓶頸。
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歸根結底還是在于產品本身。互聯網并非萬能,它可以放大優秀的制造能力,也能讓缺乏競爭力的制造企業很快消亡。要充分體現“智能制造”的新優勢,除了全方位擁抱互聯網,還需在提高制造能力上下功夫。有關部門應把工業互聯網基礎技術和設施的研究及建設,與智能制造技術的開發及應用研究放在同一個發展路線圖上,在計劃安排、資源配置、標準制定等方面予以協同和均衡的管理。
與此同時,還應拿出服務于“智能制造”發展的配套措施。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保障和引導機制。政府在出臺宏觀指導意見的同時,應結合制造業基礎薄弱和網絡實際情況出臺系列有針對性的改善基礎設施和幫扶的政策。另一方面,應通過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完善金融服務平臺等,為發展“智能制造”夯實人才基礎、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記者楊麗)
責任編輯: 張維
【轉載聲明】
本“知識庫”欄目是本站僅用于推廣用途而設置,與本站主體內容無關,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知識庫”欄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應用和普及知識的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